美国名校的亚裔学生录取率,向来是敏感问题,最近一名哈佛校友,写了一篇数十页的研究文章,力说哈佛和其他长春藤大学设有「亚裔限额」(Asian quota),文章一出,立即引起了新关注。
有关文章主要说出四点(Ron Unz, How Corrupt are Ivy League admissions?):
第一,1990年代初,司法部停止对哈佛歧视亚裔学生的调查,哈佛的亚裔录取比例开始下降,从1993年的20.6%降至过去十年的16.5%。
第二,表面看,只降至16.5%,降幅不大,但是从1992年到2011年,亚裔入学人口大增,因此哈佛的亚裔录取比例,实际上是下降了超过50%,降幅比哈佛于1925年将犹太裔学生从27.6%减至15%还要大。
第三,其他长春藤大学过去十年的亚裔录取率也有相同情况,因此难免让人觉得,长春藤联盟可能设有亚裔限额。
第四,与长春藤相比,过去10年,加州理工不分族裔地招收学生,亚裔的录取率就远比长春藤高。
笔者觉得作者论据充分,可信性高,如果真有亚裔限额,那么长春藤就真的对亚裔不公;设立限额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,例如不想见到亚裔学生充斥校园,以致改变美国大学的校园文化,但设置限额仍是不公平的措施。
说到底,长春藤联盟是私校,它们有权订立自己的录取政策。但如果是公校,情况就不一样。在加州,公立的加大和州大,是加州培养大学生的主要来源,柏克莱和洛杉矶两分校近年的亚裔录取率都超过40%。柏克莱2012-13学年的亚裔新生录取率更高达46%(在46%中,华裔估计占半数)。
不过,柏克莱等大学的亚裔高录取率却引起了主流社会的批评。2007年,纽约时报派记者到柏克莱作调查报告,后来发表了一篇提为「山上的小亚洲」的报导,文中说到,在柏克莱校园,到处可碰到亚裔面孔,处处可听到中文。
柏大校园位于一处山坡上,「山上的小亚州」既指柏大的山坡,也指美国的清教徒文化。美国的主流文化,起源于于17世纪从英国到美国东北部的清教徒,他们就誓言要建立「山上之城」,这山上之城的文化,正是美国文化之起点。纽时的报导,暗指作为美国文化保垒的大学(柏克莱),已被亚裔和中文入侵,大有文化失守的感叹。
当时,纽时记者问了柏大校长,是否会限制亚裔学生人数?校长豪迈地说,就算亚裔学生增至70%,柏大也不会作出限制。但那已经是五年前的话,现在的政策是否又有了改变?
哈佛和其他长春藤大学没有公开过去20年的族裔录取比例,如果它们学柏克莱一样,公开这些资料,到底有无亚裔限额,就可一目了然。
邱鸿安